•聲音與波動篇 第二場•
►課程一開始是很燒腦的電子元件連接原理,
今日課程都很讚,有簡易擴音器、雷射聲音、紅外線喇叭、滴管聲音、滴管哨子及骨感接音感受器最後聲速計算管。
簡易擴音器老師只使用三個簡單元件就能組出,但元件接線原理真的不 簡 單,很佩服宣安老師的設計;
而紅外線喇叭也讓大開眼屆,原來能這麼簡單組裝,讓我想回來買太陽能板與紅外線led接收器試試看;
骨感聲音器不親身體驗真不知所以然,簡單儀器卻有特別的應用。
覺得今天上完宣安老師的聲音第二部曲,教學戰鬥值又提升不少,期待第三部曲的到來。
謝謝創藝文化基金會
謝謝宣安老師
謝謝二崙國中
謝謝敏坊老師
►實作項目:聲音的產生與傳遞
心得收穫:
1.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,只要選對適用的條件。也因此,定義的精確度很重要。而,要讓初次接觸的人能了解,有時會需調整、取捨,事後再補充、修正。(想到用水流模型解說電路)
2.認識電晶體。電晶體、電阻、電容組合出擴大機。
3.看組合電路圖,要先拆解出各個分電路圖,一一澄清各個元件的用途。
4.嘗試、尋求協助都很重要。(想購入助焊劑、生出支架)
5.看見聲音,用光槓桿將聲音轉換成可視化的雷射光振動。
6.聲速的測量。利用已知頻率的聲波,找出其波長,進而求出聲速。駐波的音量最大,找出兩個相鄰節點,得到波長,算出波速。
7.滴管笛、滴管哨子,聲音的產生依賴介質快速振動。
8.真空罐與蜂鳴器,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協助。
9.善用科技,省下許多時間與大腦記憶空間。(各種APP讓我知道手機容量要擴充)
10.各種太陽能板、紅外線接收器的使用時機與限制。
11.學習要像牛一樣,消化、反芻、吸收、轉化。
►雖然今天補班沒有課,但是因為全中運越來越近,早上也先忙了一會才進到研習教室!
電子元件高中和大學都有接觸一點,但就像老師說的,通常我們都是在看電路圖,把電路圖化身為實體真的經驗很少!
今天焊接完接上輸入音源,播出聲音真的感覺很好!
還有用滴管做哨子真是新鮮!
光訊和聲訊之間的轉換也令人覺得酷炫!
感謝宣安老師和基金會辦理如此有意義的活動
►簡單的幾個元件組成一個可視版的擴大機,感受喇叭隨聲音播放的震動,輔以光源讓震動變成可見,隨著音量大小,光源震動的幅度也有差異。真的相當清楚明暸。宣安老師還用了太陽能板或紅外線接收器,將震動光源訊號再轉成音訊,好有趣喔!若有不同光源訊號射出,在不同地方接收的音訊應該也不同吧?嗯….來個小組密碼傳送,好像還不錯,呵呵!(不知會不會互相干擾…..?有時間要來試試,腦子竟然浮現出密逃的畫面….來自上天的紅光,道出可以破解的密碼….XDD)
骨感聲音傳送器,貼在耳朵附近的骨頭上即能清楚聽見聲音,貼在插入耳朵裡的食指可以聽見,貼在其他手指上就聽不見了,有趣的小實驗。
水柱高低所產生的高低音,一根滴管就能搞定!但要吹出聲音….不容易啊!兒子試幾次就吹出聲音了,我…我….我有嘴殘的症頭啊……..
滴管頭的哨子聲音,真的是高難度,得再練練。
聲速測量,利用駐波量出波長再乘上頻率而求出,頗精準的呢!
謝謝宣安老師總是分享許多很棒的教具
更感謝基金會無私對社會的奉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