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♦老師們課後回饋-0408♦
一開始宣安先提出問題,讓我們帶著問題意識和好奇,開啟學習!
1電表是如何測量出電壓電流的?
2科學家的想法和工程師思維有何不同?
3測量的誤差是怎麼出現的?
接著金句連篇
沒有失敗的實驗,所有實驗結果都是成功的!所有實驗結果一定符合科學,只是能不能解釋而已!
凡測量必有干擾,有干擾就有誤差,想辦法找到干擾的來源,就能讓必然的誤差降到最低。(儀器量到的都是自己的。)(觀課都是假的)
了解儀器設計的原理和構造才能正確的使用他!
電表界的L V:fluke
特斯拉兼具科學和工程思維
實作:
拆檢流計(構造最簡單,主要由一個線圈和一個磁鐵構成,當電流通過線圈時產生感應磁場,和磁鐵交互作用造成偏轉。)
→看到歸零指針的運作,以後電表的指針沒有歸零可以自己修理了。
拆伏特計(有3 V、15 V、30 V的接頭,理應分別接三條線並聯即可解決!但是30V的部分並沒有直接並聯,而先和15 V串聯!為什麼?太好奇了!)
→開啟工程師思維:降低成本,使用低功率的電阻串聯15 V的(分散功率),達到一樣的效果。
拆安培計(最複雜,利用電阻來做分流、取樣)
三用電表的課程操作。
心得感想:
我小時候也很喜歡拆東西,把家裡的電器拆開再裝回去。拿剪刀去剪電線被家人罵?那個愛拆東西的小孩不知道什麼時候不見了?謝謝宣安再度喚醒那個愛拆東西的小孩!
宣安提到工程師思維,很有感。從科學到工程是有很多步驟和過程的,要讓想法落地,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!由科學模型要到成品,除了要有科學根據,更需要有工程師思維!
♦老師們課後回饋-0420♦
1.感謝宣安老師很用心的說明,課程的內容不僅實用,而且不會太過艱難,可以感覺到自然科的夥伴們大都很有學習的意願與熱情,謝謝老師帶來精彩又實用的實作課程。
2.對於電解質的定義有更清楚的了解,感謝基金會和宣安老師對敝校的幫忙。
3.原來我們測量電解質的方法都弄錯了,謝謝宣安老師的指導,客制化內容和其他研習很不一樣,非常精彩。
4.實作課程很棒,謝謝基金會長期支助宣安老師的活動,宣安老師真的超級厲害的。
♦老師們課後回饋-0421♦
1.從科學史了解電的發展與生活應用。收獲滿滿!
2.科學史結合實作,很特別的組合,感謝宣安老師來到嘉義。
3.遙控車也能當作通訊工具,宣安老師是怎麼想到的,謝謝基金會的支持與辦理,宣安老師很優秀。
4.電磁鐵的製作方法很簡單,適合小學生。老師能針對我們提出的需求準備,幫助很大,感謝老師用心的安排。
5.老師的論點很特別,值得細細思考。如果還有其他研習訊息希望可以通知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