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♦12.10 強強聯手帶給您~會考數學達B衝A的秘密♦
從公告研習訊息到100人滿額的假日線上研習竟然不到一天的時間,後來經過 李政憲老師的協調後講師同意增加到150人,也是幾乎瞬間秒殺!!!!
林玉君老師從"歷屆試題"來分析近幾年的試題及難題的分布,從老師的講解中,我們可以了解會考在國一的內容是占比不少的,而難題的分布也從早期的7題慢慢減少到4題。緊接著從這些試題當中帶我們分析會考想要考學生的有哪些能力?學生所要具備的知識理解部份又有哪些?甚至要如何依考題的狀況調整我們的教學。在新課綱開始後,會考試題的特色在基礎題型部份題目敘述也較化繁為簡,且試題目標顯得更聚焦,著重於單一且重要的數學核心概念;再從每依題的通過率來看,建議希望達B的同學應該要好好的把握那些題目,而要衝A甚至A++的同學又要注意哪耶部份。
劉繼文老師更是透過"數學會考分項能力與難易度分布統計表"來告訴我們要如何達B的秘訣就是......8+4+1,再由會考試題的四種分類:1.知識理解 2.程序執行 3.解題應用 4.分析思考 來建議目標達B的學生應該把握那些分類及學習單元,那些是衝A甚至A++同學應該著重加強的部份。老師更無私地提供了他個人的講義讓老師及學生可以使用。緊接著老師告訴大家如何善用會考試題,如何分配時間,製作所謂的答對筆記與錯誤筆記~重點有何不同,要如何帶領不種同程度與需求的學生使用。
林玉君老師非常專業的從會考非選題的評分項度,來告訴大家如何精準的指導學生拿到1分、2分、3分,讓學生不再看到滿滿的文字題就直接放棄不願做答。更是提醒大家素養題有這麼多的文字敘述是為了能完整地敘述情境,而在題目中一定會有"示例",請學生一定要把握住重點。再從近六年通過率最低的三題中分析衝A++的關鍵是1.在那些單元題型把握其核心概念及整合熟練、2.是否能夠發現題目隱藏的訊息 3.如何創造引導學生想的到。訓練孩子回想,協助他們將內在已經學過的知識內容做串接,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"自己"做彙整,而不是我們彙整讓學生抄。應考的時間分布也很重要,如何在短短的80分鐘內妥善的分部寫完25題選擇題及2題非選,更是在最後提醒學生一定要做"完題後的回想筆記"喔~~也就是說不是只有刷題,刷完題的訂正及統整是相當重要的!!!
劉繼文老師幽默地告訴大家{會考就像跑步比賽,裁判說自己準備好就往前跑},那你說你會怎麼跑??提供了學生以下幾個重點:
1.讀得下去:讀書計畫、時間分配
2.靜地下來:陪伴與監督、安靜的學習環境且固定的學習時間
3.撐得下去:現在放棄比賽就結束了、每天只要多撐一點,不要被借過、要紓壓
更是提醒教師對於學生從國一進來時,在七年級時要盡量協助學生全面跟上,八下時可以漸漸拔尖,九年級時更是位學生設定減C衝A(因學生而異),最後~~~~非常感謝兩位強大的講師,整場研習三個小時,讓我筆記做不停,每一句話 每一張剪報 每一個建議都相當的重要及實用。
♦12.17洪新富老師 線上首發 紙藝龍吉祥♦
雖然昨天氣溫驟降,但大家依舊早起等待精彩課程,一上線就50個等待,先給各位拍拍手。新富老師第一次線上課程,卻看不出新手的生疏,精彩的課程還塞了臨時起意的彩蛋,就待我娓娓道來!
老師今天從剪紙出發,利用吉這個字教大家對稱的創做方式,延伸到吉祥,但祥不對稱怎麼辦?所以利用諧音做吉羊,更把吉字的口改成愛心,成品再度延伸到雙喜,接著變換摺的方式,將一個春拓展成四個春字,又從四個春創造出不同變化,像花一樣綻放的四季如春,像聖誕樹一樣能站立的春,還有再剪一刀做成的六面體,大家也可以試著用不同的方式摺剪,嘗試更多變化及效果!
短暫休息後,第二段展開精彩的由平面到立體,用一張紙做出最大體積的燈籠,平淡無奇的一張紙,透過摺剪讓整個體積放大再放大,結果是這麼美的作品害我得小心呵護著擠高鐵回苗栗
第三段一開始是龍的展演,老師將近幾年的設計一次解構,尤其是飛出春字的龍,一整個打中我的心,立馬跟老師購買一套回家收藏(大家喜歡也可以去誠品購買收藏),接下來老師從A5的美術紙出發,利用幾條直線就能創造出龍的樣貌,剪三角形來修飾龍身跟龍尾,再利用黏貼的方式讓龍從卡片中動起來。第二種龍是用正方形紙做螺旋,剪出來相同的龍,卻利用不同的黏貼方式展現不同的的移動效果。
幕後花絮
新富老師休息都不得閒,一直跑上跑下拿展示作品連喝水都沒時間,真是辛苦老師了!
老師的工作室,寶藏堆疊的可是土石流等級的,一天看都看不完!
感謝李政憲老師、創藝文化基金會的支持、讓介壽國中的孩子能享受一堂大師級的摺學饗宴。
一堂透過摺紙傳達人生哲學的數學課、在段考後的下午來給學生一場精神洗禮、在摺紙的過程學會《選擇》,正確的決定能讓自己走的更長、更遠,也讓學生學會《勇敢》,能堅毅不拔的面對困難。《成功不是很快摺出答案,而是不斷的嘗試錯誤、成功就在不遠處》這是一名學習成就較低落的孩子的回饋,更是讓我感動不已,希望能透過此機緣改變他的人生境遇。
最後感謝健忠校長陪伴孩子一同參與課程,過程中跟孩子一起動手、一起思考,一起面對挑戰、給予孩子支持與鼓勵。
很充實的課程、相信孩子亦收穫滿滿。